辛 荣 惠人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总经理 ☊ 正值一年中招聘求职的高峰期,“求职难、用工荒”的话题再次进入我们的视线。但事实上,许多专业平台的数据都显示,如今企业招聘的缺口大,求职人员的数量也多。可是为什么在这样一个人多机会也多的背景下,人才和企业仍然存在着种种不可兼容的矛盾? 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数十年来一直萦绕在辛荣的心中。 辛荣的惠人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专注提供猎头服务、行业俱乐部交流和智库服务。他成功为数百家国际性企业和本土公司招聘杰出的经理人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他还为企业提供产业资源整合与对接服务、提供0-1定制化解决方案。现如今,大多数进入江苏的世界500强企业都曾经或正在与惠人有着业务往来。 今年是惠人走过的第14个年头,但对于辛荣来说,却是更久。 他大学读的专业是石化,1993年他在广州找实习工作,发现在当时的环境找工作特别难,不能自主选择职业真的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毕业后他被分配进了扬子石化。 这也许是一个专业对口的好工作,但是他不甘心,他喜欢跟人打交道,拥有充沛的好奇心,而整日埋头在流水线上作业、倒班循环,让他觉得自己像个大工业化的机器,好像看到了自己一辈子的一个终点。 幸运的是,当时的领导给了辛荣非常大的自由度和支持,让辛荣一边在厂里上班一边出去找工作。作为那时一个有着坚定地自主择业想法的年轻人,辛荣的求职经历可以说是非常曲折和艰辛。投递简历、读报写信,他笑说,当时他还遇到有家公司要求写最少一万字的求职信,他因此写了三十几张信纸,却没有任何回复。这些经历让他对求职这件事一直念念不忘。 后来他凭借自荐上门的方式,分别在一家广告公司的企划部和一家知名保健品公司都获得了就职机会。也是在那时,他接触到了企业的招聘,发现虽然求职不易,但招聘也很难,太痛苦了,很多时候培养了一批人,最后做下来的却没几个。 » 认真说起来,惠人最初的雏形是在1996年,当时南京刚放开,辛荣就想到要开一个职介所,为有求职和招聘需求的人服务。他是最早向有关部门递交方案人之一,但是因为人脉背景等多种复杂原因,最终没能成行。 但是他没有放弃,1997年他开了一个模拟休闲中心,创意和初衷都非常好,但是因为经验不足,贷了款,赔了钱。他回忆说那算是他人生的一个滑铁卢,给人的打击比较大。 把一切收拾了以后,也背了很多债,辛荣又开始了求职。 找工作真的很难,找一份持续的好工作更难。他后来呆了很多的行业,建材、厨卫等等都卖过。他幽默的表示,他没卖过重复的东西,挑战很大。到了2002年他在一家上市的电力环保公司,已经可以拿到十几万的年薪了。 但是辛荣在这一年却做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辞掉了高薪稳定的工作,入职了当年刚刚在南京成立的前程无忧分公司,拿着一个月一千多的基础业务工资。 他说,所谓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是很有道理的,他对这个行业一直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和好奇, 他认为无论从他个人还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这件事都大有可为。 事实也证明了,在他入职的那两年,前程无忧在南京的市场份额逐渐占到70%,前程无忧在快报的招聘专版非常火爆,快报也凭借招聘专版的优势,变成了主流报纸和主要地方招聘平台。 » 招聘是所有公司的窗口,当时辛荣通过和各公司HR的沟通,几乎可以掌握到南京大部分公司的人力资源了。但是当时南京的企业资源相对有限,很多岗位南京的公司都不做,如今的工作对辛荣来说已经没什么挑战,因为人的问题太多了,这个行业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2004年他离开前程无忧,同年11月他创立了如今的惠人。其实从2003年,他就成立了当时江苏最早的网上HR沙龙社区,开始做很多活动,每个月组织一次人力资源沙龙,每个月做一次topic,请很多主题嘉宾。 因为职业的原因,他对信息的捕捉非常敏感,数十年来也养成了每天看四份报纸、每天平均和50人次交流的习惯。 他的方向感非常好,学习能力也很强,在惠人成立的这些年,他带领团队不断的摸索和探寻,发现好的模式会不断的去借鉴。 2006年,辛荣的观念发生了一次转变,他觉得自己虽然从猎头公司起步,但普通的猎头公司不是他的最终目标,这个行业的痛点和难点是培养人,惠人应该是一个聚焦人才、对人才有持续帮助、在人生的不同关键时段给予针对性解决方案的存在。 他认为不论是企业还是人才,成长比成功重要。 » 以前惠人的运营偏重社群,共享。今年惠人企业俱乐部已经升级为惠人空间,定位成企业私人医院,是关于人才和企业的,他们不做直接的服务,只做推荐和匹配,企业有什么问题惠人直接从自身的资源库中帮它匹配专家就可以了。 现在,辛荣的团队仍然会每周组织各种活动和分享。他觉得想要做一个成功的企业私人医院,最要感谢地应该是不断“求诊”的企业。 “表面看是付出型,其实是对我们有帮助的,中小型创业企业非常多,变数也非常多,但是我觉得做的时间长了会发现很多规律的,知道创业者的想法,知道创业不同阶段的趋势和需求。” 在南京,比辛荣做猎头时间长的人不多,比他早的人大部分也没有坚持下来。这个市场,招聘是刚需。但这个行业大量的工作铺垫让人枯燥甚至寂寞。 “我们要承担的东西很多,想得很多。因为关于人才和企业的话题,没有标准化,我们一辈子都学不完。”
1
© 香港全年最全免费资料大全 苏ICP备09067287号-1
登录宁海官网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上一篇:品牌人物 || 第29期:大数据时代背后的福尔摩斯——朱华宇
下一篇:品牌人物 || 第27期:与其说爱服装不如说爱女人——姚峰
分享给朋友:
全部评论(0)